此條目介紹的是山东历史上的一个县份。关于贵州的同名县,请见「鑪山縣」。
清平县,中国古代县份,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初设于隋代,1946年至1949年间曾称永智县,1956年建制撤销。
历史沿革[编辑]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改贝丘县置清平县,属贝州,故治在今山东省临清市城东20公里的戴湾镇水城屯村[1]。大业二年(606年)废州, 复置清河郡,清平县属之。大业年间,清平县被废除。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恢复清平县,属河北道博州[2]。后唐,清平县被废为清平镇。北宋初年,恢复清平县建制,后划归大名府[3]。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因漯河决堤[a],清平县城被洪水冲毁,县治所迁至博平明灵寨,即今高唐县清平镇[b],属河北东路博州。政和元年(1111年),清平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宣和七年(1125年),清平在明灵寨建城。金朝因袭宋朝区划,清平县仍属大名府。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清平县属大名府路大名府[5]。元朝,清平县属中书省德州。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清平县属山东等处行中书省恩州。洪武二年(1369年),降恩州为恩县,与清平县同属山东等处行中书省东昌府高唐州。洪武三年(1370年),废除清平县建制,不久后,恢复清平县建制,划归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3]。清朝因之,清平县属山东省东昌府[2]。
民国时期,清平县先后隶属于山东省济西道、东临道、德临道。1928年,废除道制后,清平县直属山东省政府。1936年,清平县属山东省第四专署[2]。1938年1月10日,日军侵占清平县城[6],驻有1个中队的日军[7]。1939年[c],县署迁至康庄[2],原县署驻地改称旧城,为区机关驻地[8]。
1946年8月9日,清平县旧城被中国共产党占领[6]。1946年8月,清平县改名为永智县,以纪念在1943年9月陈官营战斗中牺牲的冀南行署第七分区政委肖永智,县治在明灵寨旧城。1949年8月[d],恢复清平县,隶属于平原省聊城专区[9]。
1952年,平原省撤销,清平县随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县政府迁至今临清市康庄镇。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清平县建制,辖区以马颊河东西为界,分别划归高唐县和临清县。其中,东侧的第一区(旧城区)划归高唐县[1];西侧的第二区(金郝庄)、第三区(王集)、第四区(康盛庄)、第五区(戴湾)划入临清县[5][10]。
军事[编辑]
日占时期,清平县警备队有四个中队,约400余人,各区设团,从1400余人发展到2600余人,安设25个据点,控制全县大部地区[11]。1945年5月,驻清平县境内的日伪军撤至临清[12]。日本宣布投降后,驻守临清城的伪警备队各部仍在顽抗。1945年8月31日,八路军包围临清城。9月1日,八路军占领临清城。其时,清平县警备大队沈凤武部驻扎在康庄,得知临清解放后,沈凤武率部出逃,逃至康庄东南的高庄时被八路军第二十四团某排全歼,清平全境解放[11]。
1939年,郭瑞林在清平县城东组建抗日武装,盛时达400余人,曾全歼日军1个班[13]。1943年,清平县第四、五区建立区抗日武装中队,各三四十人[14]。1947年,县大队和两个区中队整编到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第七团[15]。
遗迹[编辑]
位于高唐县清平镇的清平县城遗址,是高唐县文物保护单位,仍保留有少量遗迹和文物。清平县旧城大部分在1940年县治迁址康庄时被拆除,现仍保存有古城墙根,以及清平文庙的影壁、古柏和大殿。作为城东门的迎旭门,原仅剩大门洞和土墙,1996年重建城门楼[4]。清平文庙在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6]。
位于临清市魏湾镇的中共清平县委旧址在2022年被列入第六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7]。
备注[编辑]
^ 一说黄河决口[3]
^ 一说自公元1069年开始为清平县县城[4]
^ 一说1940年[1]
^ 一说1948年秋[2]
参考[编辑]
^ 1.0 1.1 1.2 张永红. 大师故乡是清平. 齐鲁晚报数字报刊. 2017-04-02 [2023-12-03].
^ 2.0 2.1 2.2 2.3 2.4 临清县地情资料库》临清市志》第一编 行政区域 》第一章 建置 》第三节 其他建置.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3.0 3.1 3.2 清平镇. 高唐县人民政府. 2023-01-19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4.0 4.1 文物古迹:清平县城遗址. 高唐县人民政府. 2023-01-18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5.0 5.1 临清县地情资料库》临清市志》第一编 行政区域 》第一章 建置 》第二节 建置沿革.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6.0 6.1 高唐县地情资料库》高唐县志》第一编 大事记》清—民国.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高唐县地情资料库》高唐县志》第六编 军事》第二章 驻军》附:日本侵略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高唐县地情资料库》高唐县志》第二编 建制与区域》第一章 建置》第二节 隶属.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曾经为纪念抗日烈士而设立的县治. 人民政协网. 2015-10-13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临清县地情资料库》临清市志》第一编 行政区域 》第二章 行政区划.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11.0 11.1 临清县地情资料库》临清市志》第二十编 军事》第三章 地方武装》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临清县地情资料库》临清市志》第二十编 军事》第二章 驻军》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高唐县地情资料库》高唐县志》第六编 军事》第三章 地方武装》第四节 中共地方武装.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临清县地情资料库》临清市志》第二十编 军事》第三章 地方武装》第三节 抗日地方武装及人民武装部.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临清县地情资料库》临清市志》第二十编 军事》第一章 兵役》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606处). sd.dzwww.com. 大众日报. 2013-11-15 [2018-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22-01-17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查论编山東省行政區劃(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前)國別:中華民國 省会:济南市17行政督察區、113二級行政區(3市、108縣、2設治局)省政府直轄
济南市
煙臺市
威海衛市
第一行政督察區
滋陽縣
曲阜縣
鄒縣
滕縣
泗水县
嶧縣
魚臺縣
第二行政督察區
济宁县
嘉祥县
汶上县
东平县
巨野县
郓城县
寿张县
第三行政督察區
郯城县
臨沂縣
沂水县
日照縣
费县
莒县
復興縣
第四行政督察區
長清縣
齐河县
平原县
禹城县
高唐县
邱县
馆陶县
臨清縣
武城县
德縣
恩县
清平县
夏津县
臨冠丘設治局
第五行政督察區
樂陵縣
德平縣
霑化縣
陵县
临邑县
商河县
阳信县
无棣县
利津县
惠民县
濱縣
第六行政督察區
东阿县
平阴县
茌平縣
阳谷县
冠县
朝城县
莘县
博平县
堂邑縣
聊城县
第七行政督察區
福山縣
牟平縣
榮成縣
文登縣
第八行政督察區
潍县
昌乐县
安丘縣
益都县
临朐县
第九行政督察區
黄县
蓬萊縣
招遠縣
棲霞縣
東萊設治局
第十行政督察區
歷城縣
章丘縣
淄川縣
博山縣
齊東縣
長山縣
濟陽縣
青城縣
鄒平縣
高苑县
桓臺縣
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金乡县
曹县
单县
城武縣
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昌邑縣
胶县
高密縣
诸城县
第十三行政督察區
莱阳县
海陽縣
掖县
平度县
即墨县
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寿光县
临淄县
广饶县
博兴县
蒲台縣
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泰安縣
莱芜县
新泰縣
宁阳县
肥城縣
蒙阴县
第十六行政督察區
菏澤縣
濮縣
定陶縣
觀城縣
范县
區劃索引:單位:省級(史)>縣級:蘇|浙|皖|贛|鄂|湘|川|康|閩|臺|粵|桂|滇|黔|冀|魯|豫|晉|陝|隴|寧|青|綏|察|熱|遼|安|洮|吉|松|合|黑|嫩|興|新|瓊|藏|蒙|京|滬|平|膠|津|渝|連|哈|漢|穗|鎬|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