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不只有一个版本,36年出版之后,分别又在1940年和1956年增加了修订版,随着60年代中期,产生嬉皮士等各种文化潮流,才开始强调肤色平等,直到今天,人们很少再听到这本书了。
事实上,直到今天,仍然无法做到黑人和白人在权益上的平等和自由,这种关系就像是女性主义和大男子主义的冲突,只要存在差别,似乎就很难改变。同样在去年奥斯卡奖项中。《党同伐异》、《皮肤》等电影,均涉及到肤色问题,而且是无法平复的冲突。电影《绿皮书》只是一种美好的期许,没有办法当成现实。
2、真情,像草原广阔~~
绿色又是畅通无阻的意思,我们都知道,绿色通道,包括绿灯行。放在黑人手册,绿皮书上,也是象征着,这本指南,会让黑人畅通无阻,听起来十分和平,但是实在让人压抑。
唐——黑人,本是一个孤独的人,是一个博士,也是一个黑人。出场的他坐在高高的椅子上。托尼——白人,是一个在底层摸爬滚打,更像是一个西部牛仔。两个生活中永远不会产生交集的人最终交融到一起,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雇佣关系。大家相互瞧不上,白人托尼会在车上抽烟,唐白人不吃炸鸡,感觉不卫生。原本全体社会意识认为的白人会很绅士,黑人会很随便,在他们两个之间发生了调换。
事实上,就像弗洛伊德所说,再跟任何人相处超过40分钟,都会对他产生同情。就像他们的雇佣关系,只要产生交流,都会把倾向于另一方。真情像草原辽阔,并不是说关系好就可以冰释前嫌,而是说真情,会带走一些,也会带来一些。
3、《绿皮书》除了黑人,都说好。
我们没有感受过黑人的待遇,也没有在那样的生活背景生存过。去年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听到最佳影片颁发给《绿皮书》时转身就走。
事实上,这部电影并没有主要表现美国黑人在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公,反而是表现了白人如何融入黑人圈子,和白人如何改变了黑人的态度。所以这部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电影,事实上剥削了黑人的立场和态度。也就是所谓的“圣母biao”。但是,终究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斯派克李之后,再难有黑人导演站出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